English

我国心血管疾病研究成绩卓著

1999-10-1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建国以来,伴随着共和国五十年的光辉历程,我国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工作在流行病学、基础科学和临床医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高血压研究方面:我国分别在1979—1980年和1991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全国血压和高血压抽样普查,对高血压的发病因素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弄清了高钠低钾膳食、体重超重或增长过快以及持续饮酒是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在高血压的基础研究方面,我国研究并证实了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在高血压发病机制当中的作用;对高血压的血管机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及高血压的细胞缺陷的遗传倾向进行了研究,获得初步成绩。此外,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寻找高血压相关基因和致病基因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在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我国曾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进行了4次的制定和修改,按血压水平分为1级、2级和3级。并根据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血胆固醇、靶器官损害、心血管疾病或肾脏病史等评估血压水平,将病人分为低度危险,中度危险,和极高度危险。这些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临床高血压诊治和人群心脑血管病防治十分重要。另外在高血压治疗模式的转变和人群防治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方面,循证医学的概念已被我国广大的医疗工作者所接受。我国独立进行的临床试验已被国际所接受并采用。另外还参加了多项国际协作研究,使我国临床试验的综合实力得到提高,大大缩短了与世界水平的距离。

冠心病研究方面:建国5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冠心病的治疗和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大规模人群抽样调查和疾病监测,探明了我国冠心病流行情况和趋势及发病危险因素,初步取得人群预防的经验;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及慢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低于国际水平;冠脉造影在较大的城市医院已基本普及,使冠心病诊断水平明显提高,促进了冠心病无创诊断方法的发展;冠心病监护病房的普遍建立及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和电除颤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普及,使急性心肌梗塞的病死率由50年代的25%—35%下降至现在的10%以下;冠心病介入治疗作为冠心病血运重建的有效手段,自8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逐渐开展,近几年发展更为迅速。由于对心绞痛发作病理生理的认识的深入及抗心肌缺血药物、调脂药物、抗血小板制剂及抗凝药物的进展,对冠心病、心绞痛(包括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也取得显著进步。随着基础医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我国脂蛋白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也日趋深入,并取得可喜成绩。

心律失常学研究方面:综观50年来,尤其是近20年,诊断上从常规心电图发展到心电生理检查,提高了心律失常心电图的认识和分析;探索心律失常的机制工作,已从临床到实验研究,从整体到细胞水平;抗心律失常药物推陈出新,开展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能够较全面的评价药物作用,同时了解药物在国人中应用的反应和剂量;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发展也很迅速,射频消融术应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以I型房扑为主),和部分室速的患者,可达到根治的目的,成功率高达90%以上;心脏起搏器的置入在我国始于1973年,从单纯的心室起搏技术逐渐发展到生理性起搏器。近年来适应症也有了拓宽,除应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以外,还应用于原发性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及部分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近年来采用了新问世的起搏技术,其临床应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风湿性心脏病研究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曾在五六十年代占主要地位的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其发病率,住院率目前已经明显下降。我国医学工作者在风心病的发病机理和风心病心房颤动,房内血栓的临床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绩。治疗方面,瓣膜置换术已成为治疗心脏瓣膜病变的常规手术,积累了大量病例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治疗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在许多大医院已开展10余年,为数千名患者免除了开胸手术的痛苦。在风心病心房颤动的药物和电复律及抗凝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心力衰竭研究方面:我国在心衰领域早年的工作多半是药物疗效观察,80年代中期以后,在心衰的机制与基础研究方面包括心肌重塑、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及内皮细胞功能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同时舒张性心力衰竭也受到国内的重视。在心衰的治疗方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地位在国内已被确认,并已广泛应用。β阻滞剂在治疗心衰方面的作用也被国内所重视。

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研究方面:我国自1978年以来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理和临床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外周病原学检查在我国逐步得到推广。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心血池显像、磁共振技术在诊断上得到应用。心内膜心肌活检技术在许多大医院开展。我国还分别制定了小儿和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此外我国在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共和国成立5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硕果累累,方兴未艾。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展望未来,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结合将越趋密切,尤其是基因治疗的发展将会改变传统心血管病治疗模式向分子医学模式过渡。我国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将大有作为。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供稿,郑豪义,吴宁整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